就在昨天,刘立文迎来自己60岁生日,这也意味着他挥别工作了27载的警营和社区,开始步入退休生活。
正式退休前一天,他并没有休息,而是穿上他心爱的警服,来到他熟悉的社区,与他曾朝夕相处的“战友们”一同完成最后一班岗。
退休前一天,刘立文早早地来到派出所换上警服后,便提着一小罐润滑油来到大连西路23号门前,这里有着一位他的“老战友”——全上海第一扇小区旋转门。如今这位老战友也已经23岁了,一直守护着百姓的安全,刘立文对它也是恋恋不舍。
提起这项发明,刘立文说,初任幸福村小区社区民警时,小区内自行车失窃案件高发令他十分头疼。当时小区共有6个出入口,每个出入口安排保安显然不具备条件,封掉出口又会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不便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刘立文参加朋友婚宴时,看到儿子特别喜欢玩饭店的旋转门,还差点被卡住。这突然给了他灵感:如果把这种门用在居民区,能不能阻止窃贼将大件物品盗走呢?
于是他连夜画出设计草图,又积极协调共建单位制作。1997年,全市第一扇四叶式小区防范旋转门在大连西路23号门口竖起,几天后就夹住了一个偷了大包财物的窃贼。随后,街道很快在各小区装了近300扇这样的旋转铁门。刘立文的这项发明还被上海市公安局授予防范创造发明奖。
刘立文随后来到他再熟悉不过的紫荆花园小区,这里有他工作了十年的足迹,这里有一群他最亲密的战友。
“刘警官,阿拉媳妇又跟我吵架了”“刘警官,楼上这两天来了好多陌生小青年,会不会是群租啊?”“刘警官,你防盗插销还有伐?我给我爸妈家也装一个。”居民们一顿七嘴八舌,刘立文立即拿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,一件件都记了下来。
楼组长潘阿姨笑着说:“刘警官,你明天就退休了,还记这些干嘛?”刘立文笑着回答道:“记下来,移交给接管的张警官,一定帮大家都解决了。”
紫荆花园小区的居民中,大部分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,独居老人也有七八十户。2010年刚做紫荆花园社区民警那会儿,刘立文到金阿婆家中走访,得知她的老伴孟先生因病一直卧床不起,儿子又在国外,因此给老伴洗澡、剃头成了金阿婆最大的困扰。刘立文立即联系了辖区的澡堂、理发店上门为老人服务,并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了金阿婆。
之后的十年里,送孟老就医看病、给金阿婆换个灯泡、帮二老打扫卫生这些事都成了刘立文的份内事。这份感动让金阿婆几乎把刘立文当成了自己的儿子,有事总是第一个想到刘立文。
前两年孟先生过世后,金阿婆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,记忆也开始模糊,她生怕不记得刘立文的电话,所以经常会问刘立文要警民联系卡,加上今天带去的,金阿婆家的餐桌玻璃下已经夹着六张警民联系卡。
当老人得知刘立文明天就要退休了,眼眶顿时湿润了。“侬放心,退休了,我还是会经常来坐坐的。”握着老人的手,刘立文的眼里也噙着泪。
回到派出所,青年民警张海宁正在帮刘立文整理办公桌,而刘立的第一件事则是把刚才笔记上的内容一一交代给他。张警官是一名80后,他是刘立文的“关门弟子”。
起初, 耐不住性子的小张追问师父有没有什么万通的工作法则,刘立文却只是指着他的工作手册说:“都在这里了,它就是你最放心的战友。”
当时小张并没有理解,可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发现了师父办公桌上有着厚厚一叠的记事本,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的都是辖区居民的各种琐事。张海宁这才领悟,师父其实一直在告诉他,社区工作本就没有什么万通的工作法,唯一的“窍门”就是将居民的每一件事都放在心上,认真去做。
整理期间,张海宁又从刘立文的办公桌下翻出了4本已经写满的工作手册,加上之前的,已经有16本之多了。
临下班前,刘立文身着警服,与派出所天台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拍了一张合影。他告诉张海宁,188BET金宝搏这是他与警服最好的道别方式。
原标题:《没想到!!!最早的小区旋转门发明者竟是虹口的一位社区民警,如今他退休了!》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020-88888888